- 五部門聯合部署銀發醫養行動,助力醫養結合發展
- 發布者: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:2025/11/15 0:00:00
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“銀齡行動”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精神,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,國家衛生健康委、民政部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、國家中醫藥局、國家疾控局聯合印發通知,決定組織開展“銀發醫養行動”,支持退休醫務人員參與醫養結合服務,壯大醫養結合“銀發力量”。
一、行動目標與人員條件
(一)行動目標
遵循“立足實際、平等自愿、雙向選擇、滿足需求”原則,精準對接社會醫養結合服務需求與退休醫務人員個人意愿、專業特長,充分發揮退休醫務人員專業價值,實現老有所為,更好滿足老年人醫療衛生服務需求。
(二)人員條件
招募對象為醫療衛生機構中身體狀況良好的退休人員,需具備相關執業資格或衛生專業技術資格,包括醫生、護士、藥師、技師等醫務人員,以及行政管理人員。
二、服務范圍與核心內容
(一)服務范圍
依法依規開展診療、康復、護理、藥事、安寧療護等直接醫療服務,同時涵蓋健康管理、健康教育、業務培訓、質量控制、教學科研、機構管理、顧問咨詢及志愿服務等多元領域。
(二)五大服務方向
醫養結合機構執業:支持退休醫務人員到醫養結合機構為入住老人提供醫療服務,鼓勵機構對接老年醫學、康復、護理等特色醫療機構招聘退休人員,允許有需求機構聘用異地退休醫務人員開展季節性支援。
協議養老機構服務:醫療衛生機構通過返聘,支持退休人員到合作養老機構提供公共衛生、基本醫療、上門巡診等服務;推動醫養機構合作,向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派駐退休人員,探索定向輸送機制。
老年健康管理:參與老年人慢性病篩查干預、健康評估、藥事咨詢,推廣中醫適宜技術與體質辨識,開展健康科普講座,普及膳食、運動、用藥等健康知識,提升老年人健康素養。
教學科研與管理支持:擔任專業師資培訓醫養結合機構人員,發揮“傳幫帶”作用;指導或參與老年健康、醫養結合科研工作;協助醫養機構完善運營管理、制定醫療護理及感染防控規范,提升管理水平;支持符合條件者舉辦醫養結合機構。
志愿服務:依托基層黨組織引導退休醫務人員參與社區志愿服務,到醫養機構、無醫療資質養老機構提供上門服務,開展基層義診;鼓勵結合自身條件異地參與志愿服務,打造地域特色銀齡服務品牌。
三、服務保障機制
(一)執業安全保障
明確退休醫務人員需具備相應資質,執業符合《醫師法》等規定,派駐人員按要求完成多機構執業備案;醫養機構需保障其人格尊嚴與人身安全,做好職業傷害預防。
(二)權益保障
醫養機構需與退休返聘人員簽訂書面用工協議,明確權利義務,依法保障勞動報酬、休息休假、工傷保障等權益;勞動報酬結合崗位、職稱、業績等協商確定,鼓勵購買意外傷害險、醫療責任險;支持其參與專業培訓。
(三)人文關懷
醫養機構參照在職人員標準為退休返聘人員提供健康體檢,鼓勵靈活排班與帶薪休假;雙方協商一致時,可對其本人或近親屬入住費用給予優惠。
四、推進安排
各地相關部門需密切協作,統籌執業注冊、權益保障與規范管理,季節性明顯地區加強區域協作支持跨區域服務,同時加大宣傳,推廣先進經驗與事跡。
北京、河北、吉林、江蘇、安徽、山東、河南、廣西、海南、重慶10省(區、市)為重點省份,每地選取3個地級行政區(或直轄市轄區)推進,建立退休醫務人員人才庫,搭建服務平臺促進供需對接,探索可復制模式;其他省份結合實際因地制宜開展。

